榖字的基本解释
榖
gǔ
落叶乔木,树皮纤维可造纸。亦称“构”、“楮”。
榖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gǔ]
[《廣韻》古禄切,入屋,見。]
亦作“1”。
落叶乔木。新生枝密披灰色粗毛,具乳汁。叶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先端渐尖,全缘或缺裂。初夏开淡绿色小花,雌雄异株。果实圆球形,成熟时鲜红色。皮可制桑皮纸。又称构或楮。
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榖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543第07【廣韻】【類篇】古祿切【玉篇】古斛切,𠀤音谷。【說文】楮也。【詩·小雅】爰有樹檀,其下維榖。【註】惡木也,《本草》作構。【爾雅翼】葉無瓣曰構。【埤雅】皮白者榖,皮斑者楮,蓋一物三名也。詳楮字註。 又【書·咸乂】序:亳有祥,桑榖共生于朝。【孔傳】不恭之罰。 又【山海經】招搖之山,有木名迷榖,佩之不迷。 又【類篇】居𠋫切,音構。義同。
榖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榖”本义指落叶乔木,亦称“构”、“楮”。
榖字取名忌讳
1、榖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榖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榖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榖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榖字,晚辈忌讳用榖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