糊字的基本解释
糊
hū
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:糊了一层泥。
糊
hú
粘合,涂附:裱糊。糊墙。糊窗户。
粥类:糊口。
〔糊涂〕a.不明事理;认识模糊混乱,如“他太糊糊了”;b.内容混乱的,如“糊糊账”。
同“煳”。
糊
hù
像粥一样的食物:面糊。辣椒糊。
欺骗,蒙混,敷衍:糊弄。
糊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hú]
[《廣韻》户吴切,平模,匣。]
(1)同“餬”。稠粥。
(2)涂附;黏合。
(3)同“煳”。食品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。
[②][hù][hú]
(1)像稠粥样的物品。
(2)敷衍;弥缝缺失。
(3)欺蒙。
[③][hū]
用较厚的糊状物涂抹缝子、窟窿或平面。
糊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糊”本义指涂抹或填补,泛指遮掩。
糊字取名忌讳
1、糊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糊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2、糊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糊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糊字,晚辈忌讳用糊字取名。
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上】【米字部】 糊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911第09【廣韻】戸吳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洪孤切,𠀤音胡。【說文】黏也。 又【篇海】煑米及麫爲粥。【宋正考父鼎銘】饘于是,粥于是,以糊余口。 又模糊,漫貌。【杜甫詩】駞背錦模糊。 又【字彙補】許骨切,音忽。【金壷字考】糊塗,音忽突。 【說文】本作𪏻。或作䊀。【集韻】或作𩰯。亦作𪍒、𪐉。又作䉿、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