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字的基本解释
吏
lì
旧时代的大小官员:吏治。官吏。
旧指小公务员:吏员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)。
吏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lì]
[《廣韻》力置切,去志,來。]
亦作“叓2”。
(1)古代对官员的通称。
(2)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。
(3)治理;为官。
(4)指使为官。
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吏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176第02【唐韻】力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良志切【正韻】力地切,𠀤音利。【說文】吏,治人者也。从一从史。【徐鍇曰】吏之治人,心主於一,故从一。【書·胤征】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【禮·曲禮】五官之長曰伯,是職方,其𢷤于天子也,曰天子之吏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王使委于三吏。【註】三吏,三公也。 又【韻會】府史之屬亦曰吏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八則,三曰廢置以馭其吏。【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】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是爲長吏。百石以下,有斗食佐史之秩,是爲少吏。【註】師古曰:吏,理也。主理其縣內也。 又姓。【正字通】漢吏宗,王莽時人。 又【五音集韻】神至切,音示。奉也,職事也,勞也。 【說文】本作叓。
吏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吏”本义指官员的通称。也有治理,为官之意,如吏才,吏方。
吏字取名忌讳
1、吏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吏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吏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吏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吏字,晚辈忌讳用吏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