蜊字的基本解释
蜊
lì
〔蛤(
g?)蜊〕见“蛤1”。
蜊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lí]
[《廣韻》力脂切,平脂,來。]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蛤蜊。
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蜊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084第24【唐韻】力脂切【集韻】良脂切,𠀤音棃。【類篇】蛤蜊,蟲名。海蚌也。【本草】生東南海中,白殻紫脣,大二三寸者,閩、浙以其肉充海錯。【南史·王融傳】不知許事,且食蛤蜊。 亦作犂。【蜀志·郤正傳註】引《淮南子》:盧傲俯而視之,方卷龜殻而食合棃。 又作䖿。【王充·論衡】食精身輕,故能神仙。若士者食合䖿之肉,無精輕之驗,安能縱體而升。
蜊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蜊”本义指蛤蜊。
蜊字取名忌讳
1、蜊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蜊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2、蜊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蜊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蜊字,晚辈忌讳用蜊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