縻字的基本解释
縻
mí
牛缰线。
捆,拴:羁縻(a.束缚;b.笼络使不生异心)。
縻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mí]
[《廣韻》靡爲切,平支,明。]
(1)牛缰绳。
(2)泛指绳索。
(3)拴缚,束缚,牵制。
(4)通“靡”。分散。
(5)通“靡”。耗费;浪费。
(6)通“靡”。碎烂。参见“縻漫”、“縻爛”。
縻字取名忌讳
1、縻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縻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縻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縻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縻字,晚辈忌讳用縻字取名。
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縻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936第17【集韻】旻悲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忙皮切,𠀤音眉。【說文】牛轡也。或从多作𥿫。【類篇】一曰繫也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羈縻不絕。 又【集韻】麋寄切。義同。 又與靡同。【易·中孚】吾與爾靡之。【釋文】靡,本又作縻。同散也。亦作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