茻字的基本解释
茻
mǎng
众草。
丛生的蕨类。
茻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mǎng]
[《廣韻》模朗切,上蕩,明。]
同“莽1”。
众草。
茻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茻”本义指众草和丛生的蕨类。
茻字取名忌讳
1、茻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茻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茻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ang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茻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茻字,晚辈忌讳用茻字取名。
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茻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029第13【集韻】文紡切,音惘。【說文】衆草也,从四屮,凡茻之屬皆从茻,讀與冈同。自爲部。【正字通】入艸部。【六書正譌】衆草也,象形。別作𦷶,訓逐兔艸中也,非艸、茻之義。 又【廣韻】模朗切,音莽。義同。 又【通志·六書略】茻,蕨類,繁薈而叢生。 又滿補切,音姆。莫後切,音晦。義𠀤同。【玉篇】作𦬠。𦬧,古文友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