黥字的基本解释
黥
qíng
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,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:黥首。
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。
黥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qíng]
[《廣韻》渠京切,平庚,羣。]
亦作“剠1”。
(1)黥刑;墨刑。
(2)借指犯人。
(3)文身。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种图纹。
(4)古代在奴婢、士兵身上刻字作记号,以防逃亡。
(5)镌刻。
黥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下】【黑字部】 黥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1520第26〔古文〕䵞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渠京切,音擎。【說文】黑𠛬在面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墨黥。【註】以墨涅其面而已。或曰墨黥,當爲墨幪。以墨巾蒙其頭而已。【書·呂𠛬】爰始淫爲劓刵椓黥。【疏】黥面,卽墨𠛬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𠛬】墨罪五百。【註】墨,黥也。先刻其面,以墨窒之。 又姓。漢有黥布,初姓英,咎繇之後。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𠛬而王,故姓黥以厭當之。
黥字取名忌讳
1、黥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黥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黥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ng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黥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黥字,晚辈忌讳用黥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