綏字的基本解释
綏
suí
见“绥”。
綏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suí][suī]
[《廣韻》息遺切,平脂,心。]
亦作“娞2”。“绥1”的繁体字。
(1)挽以登车的绳索。
(2)安;安抚。
(3)缚系。
(4)告。
(5)退军。
(6)止住。
(7)祭名。参见“綏祭”。
(8)旧绥远省略称。1954年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
[②][tuǒ]
[《集韻》吐火切,上果,透。]
“绥2”的繁体字。通“妥1”。
下垂。
[③][ruí]
[《集韻》儒隹切,平脂,日。]
通“緌1”。“绥3”的繁体字。
古代旌旗的一种。
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綏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925第17〔古文〕夊【廣韻】息遺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宣隹切【正韻】蘇回切,𠀤音雖。【說文】車中把也。【註】徐鍇曰:禮升車必正立執綏,所以安也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壻御婦車授綏。【註】綏,所以引車者。【禮·曲禮】僕人之禮,必授人綏。 又【書·禹貢】五百里綏服。【傳】綏,安也。安服王者之政敎。【詩·周南】福履綏之。【傳】安也。又【左傳·文十二年】乃皆出戰交綏。【註】古名退軍爲綏。【疏】《司馬法》將軍死綏。舊說綏,却也。 又【荀子·儒效篇】綏綏兮其有文章。【註】安泰之貌。或爲葳蕤之貌。 又州名。【廣韻】春秋時白翟所居,秦幷天下爲上郡,後魏廢郡置州,取綏德縣爲名。 又【集韻】雙隹切,音榱。毿㲤,毛長貌。一曰狐貌。㲤,或作綏。【詩·衞風】有狐綏綏。【傳】匹行貌。 又【集韻】儒佳切,音蕤。緌,或作綏。【詩·大雅】淑旂綏章。【傳】大綏也。【疏】綏者,卽交龍旂竿所建。【禮·王制】諸侯殺則下小綏,大夫殺則止佐車。【註】綏當爲緌。緌,有虞氏之旌旗也。又【明堂位】夏后氏之綏。【註】綏,讀爲冠蕤之蕤。 又【集韻】思累切,音瀡。隋,或作墮。亦作綏。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。【儀禮·士虞禮】不綏祭。【註】事尸之禮,始於綏祭。綏,當爲墮。 又【集韻】呼恚切,音毀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吐火切,音妥。【禮·曲禮】執天子之器則上衡,國君則平衡,大夫則綏之。【註】綏,讀曰妥。妥之謂下於心。【又】國君綏視。【註】視國君彌高。妥視,謂視止於袷。 又【集韻】通回切,音推。妥,或作綏,安坐也。
綏字取名忌讳
1、綏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綏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綏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i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綏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綏字,晚辈忌讳用綏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