涩字的基本解释
涩
(澀)
sè
不光滑,不滑溜:轮轴发涩。
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:苦涩。这个柿子很涩。
文字难读难懂,不流畅:晦涩。生涩。涩讷。
滑
涩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sè]
[《廣韻》色立切,入緝,生。]
亦作“歮1”。亦作“澁1”。亦作“濇1”。亦作“瀒1”。“泣3”的被通假字。“涩1”的繁体字。
(1)不光滑;不灵活;不滑润。
(2)味不甘滑,像明矾或不熟的杮子那样使舌头感到麻木干燥的味道。
(3)说话、写文章迟钝、艰难、生硬,不流畅。
(4)道路险阻;不通畅。
(5)生锈。
(6)急。
涩字取名忌讳
1、涩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涩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涩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e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涩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涩字,晚辈忌讳用涩字取名。
涩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澀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627第31【唐韻】【韻會】色立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色入切,𠀤音濇。與歰同。【說文】不滑也。【風俗通·十反篇】冷澀比干寒蜒。 又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。【溫庭筠詩】澀浪浮瓊砌。 又竹名。【范成大·桂海草木志】澀竹,膚麤澀如砂紙。【集韻】或作瀒𣥒澁。𣥒字原作刃下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