儓字的基本解释
儓
tái
古代对低级奴隶的名称:儓隶。
古代对农民的蔑称。
一种用来碎土覆盖种子的农具。
相当。
姓。
儓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tái]
[《廣韻》徒哀切,平咍,定。]
(1)古代最下一级奴隶的名称。
(2)泛称奴仆。
(3)姓。见“儓佟”。
[②][tài]
[《廣韻》他代切,去代,透。]
见“儓2儗”。
儓字取名忌讳
1、儓字五行属性为火,根据五行火克金的原理,儓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金的字取名;
2、儓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ai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儓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儓字,晚辈忌讳用儓字取名。
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儓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19第33【廣韻】徒哀切【集韻】湯來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堂來切,𠀤音臺。陪儓,臣也。【玉篇】輿儓也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僕臣臺。臺,與儓同。 又田儓,庸賤之稱。【揚子·方言】儓,西𧟱,農夫之醜稱也。 又【廣韻】他代切,音貸。儓儗,癡貌。 本作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