坉字的基本解释
坉
tún
用草袋装土筑墙或堵水。
田垄。
寨子。
坉
dùn
古同“沌”。
塞。
坉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tún]
[《廣韻》徒渾切,平魂,定。]
(1)田垄。
(2)以草裹土筑城及填水。
[②][dùn]
[《廣韻》徒損切,上混,定。]
同“沌1”。
坉字取名忌讳
1、坉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坉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2、坉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n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坉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坉字,晚辈忌讳用坉字取名。
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坉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225第06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徒渾切,音屯。【玉篇】水不通不可別流。一曰草土塡水曰坉。一曰田隴。今西北莊家曰坉子。 又【廣韻】徒損切,音沌。亦塡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