洫字的基本解释
洫
xù
田间的水道,沟渠:沟洫。
护城河。
滥,坏败。
洫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xù]
[《廣韻》況逼切,入職,曉。]
亦作“淢2”。
(1)古代井田制,成和成之间的水道。后泛指田间的水沟。
(2)护城河。
(3)通水渠道。
(4)使空虚。
(5)败坏。
(6)昏惑,迷乱。
(7)见“洫洫”。
[②][yì]
[《集韻》弋質切,入質,以。]
(1)通“溢”。满而外流。引申为过度,超过。
(2)通“溢”。自满。
(3)通“鎰”。古计量单位。二十两,一说二十四两。
洫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“洫”本义:古井田制,成与成之间的水道。
洫字取名忌讳
1、洫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洫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洫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洫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洫字,晚辈忌讳用洫字取名。
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洫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621第22【唐韻】況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忽域切【正韻】呼狊切,𠀤音侐。田閒水道也。【說文】十里爲成。成閒廣八尺,深八尺,謂之洫。 又城池也。【詩·大雅】築城伊洫。 又渠也。【後漢·鮑永傳】作方梁石洫。【註】猶今之水門。 又水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洫水,出漁陽郡白檀北蠻夷。 又虛也。【管子·小稱篇】滿者洫之。 又濫也。【莊子·則陽篇】所行之備而不洫。【註】洫,濫也。王云壞敗也。 又【集韻】弋質切,音逸。深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