窫字的基本解释
窫
yà
〔窫窳(
y?)〕a.古代传说中吃人的怪兽,如“(少咸之山)有兽焉……名曰窫窫,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。”b.残害,如“昔有强秦,封豕其土,窫窫其民。”c.古国名。
窫
yē
静。
窫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yà]
[《廣韻》烏黠切,入黠,影。]
见“窫窳”。
窫字取名忌讳
1、窫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窫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窫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a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窫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窫字,晚辈忌讳用窫字取名。
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窫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866第62【廣韻】烏黠切【集韻】乙黠切,𠀤音札。【類篇】空大也,靜也。 又窫窳,國名。 又獸名。【山海經】少咸之山有獸,狀如牛,而赤身人面馬足,名曰窫窳。【註】似𤠾而虎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