猈字的基本解释
猈
bài
腿短的狗。
脖子短的狗。
案下的狗。
猈
pí
古人名。
猈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pí]
[《集韻》蒲糜切,平支,並。]
亦作“篺1”。
人名用字。
猈字取名忌讳
1、猈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猈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猈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ai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猈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猈字,晚辈忌讳用猈字取名。
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巳集下】【犬字部】 猈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712第16【唐韻】薄蟹切【集韻】部買切,𠀤音矲。【說文】短脛狗也。 又【廣韻】一曰案下狗也。 又【集韻】薄麋切,音皮。【春秋·昭十三年】楚有史猈。或作篺。 又【集韻】頻彌切,音陴。又蒲街切,音牌。義𠀤同。亦作篺。 又【廣韻】步皆切【集韻】蒲皆切,𠀤音排。【廣韻】短頭狗也。 又【集韻】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