秅字的基本解释
秅
chá
量词,古代计算禾束的单位,四百把为一秅。
古书上说的一种麻属植物。
古县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。
秅
ná
ㄋㄚˊ
〔乌秅〕古西域国名。
秅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chá]
[《廣韻》宅加切,平麻,澄。]
[《廣韻》當故切,去暮,端。]
古时禾稼的计数单位。四百把为一秅。
[②][ná]
[《集韻》女加切,平麻,娘。]
地名用字。乌秅。古国名。
秅字取名忌讳
1、秅字五行属性为木,根据五行木克土的原理,秅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土的字取名;
2、秅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a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秅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秅字,晚辈忌讳用秅字取名。
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秅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849第11【唐韻】宅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直加切,𠀤音茶。數名。【儀禮·聘禮】禾三十車,車三秅,四秉曰筥,十筥曰稯,十稯曰秅,四百乗爲一秅。 又國名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烏秅國,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都故切,音妒。義同。